我们的总部在南宁,全国各地23家分公司!
南宁工商财税代理记账资质知产代办的老大

王冬生说税务杂谈 - 冬生周记(296期 05.23-05.29)

税事:专业探讨

1. 有发票只是必要条件,不是充要条件

有发票,只是税前扣除的必要条件,没发票不行,但不能说,有发票就可以扣除,发票不是充要条件,如果没有实际支出,钱没花出去,有发票,也不得扣除。税法第8条讲的很清楚,实际发生的,才可以扣除。

2. 不能让纳税人在西瓜与芝麻间选择

录制留抵退税的视频,又说这个说过多次的话题。让纳税人在留抵退税与即征即退、先征后退(返)之间选择,有点不妥,因为不是同等力度的政策,可以说一个芝麻,一个西瓜。留抵退税退的税,因为需要调减留抵税额,要逐步缴回去,只是给纳税人缓解一下现金流压力,省点财务费用,从纳税额看,背着抱着一样沉,不是减税,也不是免税。即征即退、先征后退(返),才是实打实减免税,与芝麻比,堪称西瓜。当然,如果实际无法享受即征即退或先征后退,西瓜是纸面的,纸西瓜,那芝麻的价值就大了。

3. 税务风险的根源之一:非税思维

不少税务风险的根源,在于用企业管理代替税务管理,用会计准则代替税收法规。从企业管理的角度,都是一个集团,左口袋右口袋的事,但从税务管理的角度,不是左右口袋的关系,而是两个独立的纳税人之间的关系,亲兄弟明算账,按公允价值作价收费。从会计准则的角度,基于实质重于形式,分析判断处理,但从税法的角度,经常是形式重于实质,更看重法律形式。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,处理税收问题,需摆脱非税思维,基于税法,分析、判断、处理。

4. 处理涉税问题,需有几条原则

税收法律法规很多,甚至同一类事的规定,见诸于多个文件中,或者规定本身就不清楚,比如经营所得与劳务所得如何准确区分。这是导致不少涉税问题,让人抓狂,理不出个头绪的原因之一。这就需要有几条处理涉税问题的原则,一是优先适用特殊规定,有一般规定,有特殊规定,用特殊规定。二是后文否前文,规定不一致,用后发的文件。三是模糊问题,从宽掌握。法律存在多种解释时,优先选择有利于行政相对人的解释。如果按照上述原则确定适用的文件,分析潜在的风险,该怎么处理,也不难。

5. 个人转让股权何时可以不评估?

个人转让股权,什么时候,不用评估,按照账面净资产和转让股权比例的乘积,也能作为定价依据?按照67号公告的规定,在房子、探矿权、采矿权等公允价值可能远高于账面价值的资产比例,不超过20%时,应该可以。对税局而言,即使对交易价格有异议,也应接受纳税人申报,价格是否公允,是否该调整价格补税,不应成为拒绝纳税人申报的理由。纳税人是自主申报,自己承担申报责任,申报环节不应有任何障碍。

6. 税法才是尚方宝剑

与客户沟通一专业问题,意见不一致,客户说他的意见来自另一顾问,顾问说咨询过税局领导,好比拿出了尚方宝剑。涉税问题如何处理,还是要看税法,要有税法依据,拿不出税法依据,谁说也不行,不要说没有名字,不知真假的说法,就是说咨询过哪位领导,没有过硬的依据,也不能算数。对一些故弄玄虚,故作高深,故意卖弄,不知真假的所谓领导意见,听听就行,不必太当真。看似吓人的尚方宝剑 也许是木头的,自己做的。

万象:家国天下

1. 三驾马车实际是人力车

投资、消费、出口俗称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,但是这马车可不是马拉的,而是人拉的,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人,经济活动的运转依靠人。因此,与其说是三驾马车,不如说是三辆人力车。人力车能跑多快,取决于人能否拉车,拉车的能力和动力,如果人不能使劲拉车,车就慢下来,甚至停下来。

2. 想起阿Q不配姓赵

看到某领导讲话,上班比例可以是30%,立马给有关领导发过去,以为能多几天上班,领导很快发来不知哪级部门发的通知,一看傻了眼,原来30%的适用范围,限于所在区的央企总部和多少家外资企业,自己不配按30%比例上班,好比阿Q不配姓赵。县官不如现管,这事竟然还分三六九等,不得不服。人人生而自由,枷锁无处不在,人人生来平等,差别伴随一生。人无力改变现实,只能改变自己,争取有一天挤进30%的行列,拥有更多的自由。

3. 疫情防控政策以区为单位,想不明白

疫情防控措施,以区为单位,有点不解,为啥不以出现病例的地点为圆心,方圆多少米为单位?以海淀为例,海淀大了去了,离出现病例的地方,远的可能有10公里,西城离出现病例的地方,也许只有1公里。离着10公里的,必须居家办公,离着1公里的,不受此限。莫非病毒认人,先到了离着一公里的人身边,一看不是海淀的,立刻放一马,然后飞呀飞,飞到10公里处,一看是海淀的,就把他给感染了。如果病毒如此聪明,那就不是防者,而是贡着。普通百姓应严格遵守防疫政策,但您得尽量符合常情常理,让人理解啊。

4. 经济大盘能稳住

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,刚看到这个题目,还以为有人开玩笑,后来看多了,才知道是真的。从题目就知道问题之严重,不过,只要真重视,总能好起来,前途是光明的,从不丧失对未来的信心。但愿今后能再经常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发展才是硬道理等看似常识,但也可能偏离的大道理,少一些折腾,少一些极端。

5. 期盼防疫政策更灵活

稳经济大盘的会开了,盼着能感受到具体措施,比如被封了一个月的地铁站,能解封。现在封着,出了最近的不封的地铁,得走四十多分钟,上一次单位,一个来回,步行就得两个多小时,好在可以权当锻炼身体,听着什么东西,也不浪费时间,只是出一身臭汗,幸好臭不到别人,自己也久闻不觉其臭。更盼着也能平等享受30%比例上班的政策,尽管不是央企,不是外企,既不富,也不贵,但上班权,就是生存权,应一视同仁。其实,在不影响疫情防控的前提下,如果多一点担当,还是有很多措施的。不过,也理解现管们,经济好点坏点,跟个人没多大关系,如果出几个病例,干系大了。所以,宁可防疫过头,也不让自己担责。指挥棒调整一下,才能真管用。

6. 减税降费发挥作用的前提,其实就是上班

减税降费发挥作用的前提,是有税该纳,有费该缴。有税费该缴的前提,是有收入,有所得。有收入和所得的前提,是有订单。有订单的前提,是开工,开工的前提是允许复工。复工的前提是适当放松防疫政策。如果机械呆板的防疫政策,把大家捆住,人不能动,啥政策也没用。一脚猛踩油门,但另一只脚死死踩住刹车,油门轰不上去。这逻辑明摆着啊。如果问俺最盼啥?两个字:上班。

7. 教材出问题,该打谁的板子?

教材,兹事体大。其中的插画,是否可以根据教材内容,向社会公开征集,凡是被选中的,都在教材上注明作者,可以有多个作者。这么大的事,别让某几个水平一般,心理阴暗,甚至屁股坐歪的人,包办。如此重大的事情,长期存在如此恶劣的问题,只打出版社的板子,显然远远不够,主管部门难辞其咎。

8. 教材出问题,让人很不解

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插画的问题,沸沸扬扬,让人奇怪的是,这些东西怎么就进了教材,而且据说已有十年之久!也不知这次是怎么热闹起来的。教材,尤其是中小学教材,估计不同于其他图书的出版,应该有套完整的程序,不知要经过多少专家审核,应该不是一个人或某几个人,想怎么整,就可以怎么整的。但是,程序是怎么失灵的,有哪些人失职,有哪些人腐败,不能不了了之。不时出现的热点问题,似乎有个共同的特点,就是社会或单位运转的失效,好像有关的环节、规定,都失灵了。不知与法治不彰是否有关,制度不管用,领导说话才管用,领导不说话,该履职也可以不履职,该运转也不运转,所以就失灵,直到事情弄大,引起领导重视,才有个改变,开始连续剧的下一集。

杂谈:人生感悟

1. 毛主席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发表80周年

今年是毛主席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发表80周年,看到不少纪念活动。不管什么艺术形式,当然可以自娱自乐,但就主体而言,还是应该为了时代的需要,大多数人的需要。抗战时期,就是要激发国人抗战到底的决心,像周作人那样写哪里的点心如何好吃,就不合时宜。文艺的功能,当然包括揭露和批判,但不能限于此,也包括讴歌与赞美,甚至主要应是讴歌与赞美,人是需要希望的,需要鼓励的,生活中也有值得赞美与讴歌的人与事,某大作家说文艺只能批判,颇不赞同。像目前的抗疫,有不少让人不解、不满、生气的事,但主流还是好的,看不到主流,那就看不到希望。看不到希望,是悲哀的事,哀莫大于心死。

2. 有些事,就是要一根筋,轴到底

有句老话,久闻不觉其臭,人的可塑性是很大的,不喜欢的东西,慢慢也可能习惯,甚至享受。居家办公已经一个月,也许有人不想回到以前,在家还是自由,少了上班的约束。也担心自己陷入这种状态,每周还是要坚持去一两次,既有工作的需要,也有自己与自己较劲。有句话叫,最大的敌人是自己,所以,自己要与自己较劲。说好听点,是自律,说难听点,叫轴,一根筋。一根筋有助于被同化,有些事,就是要一根筋,轴到底。

3. 相信税法,依靠税法

不时碰到纳税人与税局或海关分歧的潜在业务机会,只要税局或海关意见正确,都婉言谢绝,俺没那本事,并建议对方依法纳税。但是纳税人于法有据的事,一般会接下来。能不能接,不难判断。接活后,进一步了解事实,查找税法及相关法规,然后撰写分析报告,往往越写越觉真理在手,理直气壮,斗志昂扬。在来来回回沟通的过程中,尽量不卑不亢,压不住的时候,亢多卑少,甚至只亢不卑,牛皮哄哄。最后的结果,多比较理想,也没见得罪谁,更没被谁报复,有的甚至不打不相识,成为朋友,偶有问候,毕竟属于工作范畴,不是个人恩怨。所以,经常给同事讲,咱是吃税法这碗饭的,一定要相信税法,依靠税法,也相信税局和海关,税法是管用的,可以用税法维护自己与客户的合法权益,也推动税收法治的进步。一举多得,岂不善哉、美哉。

4. 过犹不及,物极必反

层层加码,把事做过头,防疫措施屡见不鲜,这些年其他事也不少见。是对工作负责吗?是对上级尊重吗?是为政治正确吗?不排除是的可能,但也有可能,是对自己负责,是显摆权力,甚至是设租寻租。过犹不及,物极必反,不管啥事,只要过头,就难免走向反面。

5. 过场要走,关键怎么走

接主管税务所领导电话,说俺的关联申报还没报。我说俺这三块小牌子,一支小队伍,70多人枪,也就一加强排,如此一小单位,还值得您亲自打电话?对方说打了电话,就算通知到了。这是大实话,过场得走,不走是自己的责任,走完,是别人的责任。不知有多少时间和精力,用在走过场上。走过场,管用吗?多数时候,不管用,就是个过场,但个别时候,尤其出事的时候,就拿走过的过场说事,曾经如之何过,您当耳旁风啊,您自己的责任,此时有大用。过场这东东,不能不走,更需明白啥时当真,啥时当假。都不当真,哪天倒霉,事事当真,把自己累死。

6. 人治与法治的区别之一

人治与法治的区别之一,也许在于组织运转的推动力不同。人治,主要靠权力的推动,法治,主要靠法律的推动。人治,个别人在努力,一个不努力,就停滞,就失灵。法治,大家在努力,既服从法律对自己的约束,也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力,既敬畏法律,也依靠法律,喜欢法律。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,就是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,当然要良法。但现实中,人治践踏法治的事,屡见不鲜。其实,法律早就走在行动的前面,有那么多法律,规定了那么多权力,但普通百姓在权利受到侵害时,多选择忍气吞声,当顺民,很少依法维权。顺民,既是人治的受害者,也是人治的社会基础。每个人都相信法律,依靠法律,法律才会管用。又想起李敖先生十多年前在清华演讲时那几句话,大意是宪法规定了那么多权利,他不认为是假的,只要大家努力,就是真的。

作者:王冬生 来源:中国会计视野

版权声明: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.0国际许可协议 [BY-NC-SA] 进行授权
文章名称:《王冬生说税务杂谈 - 冬生周记(296期 05.23-05.29)》
文章链接:http://www.hzkqcw.com/caishui/63998.html
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,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,未作人工编辑处理,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,欢迎联系我们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分享到: 更多 (0)

南宁头部财税公司 总部在南宁!全国23城都有直营分公司!

联系经理18707752343